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学校要闻>详细内容

十余年的建院历程 续写九载的就业华章——回顾我院连续九年获“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艰辛辉煌历程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作者:朱汝群 编审: 发布时间:2009-12-31 浏览次数: 【字体:


     2009年12月23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了2010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我院被自治区评为2009年“自治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这是从1998年正式挂牌建院以来,从有了第一届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名称毕业生的2001年开始,至今连续九年获此殊荣,这九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始终排在广西70多所本、专科高校前列。期间学院还曾获得“‘十五’期间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连续九载的艰苦奋斗,终于为学院奏响主旋律——“建设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高职院校,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知名品牌”宏伟交响曲增添了一段优美和谐的华美乐章。


     道路坎坷  步履艰难

     十余年岁月,弹指一挥间。九十年代末,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基层部门、生产第一线岗位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国家于1998年成立了第一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我院便是这首批14所院校中的一所,最初由当时的柳州市五所成人高校合并改制而成。在学院十余年的风雨磨砺发展历程里,柳职的开拓者们都知道,起步阶段可以说是道路坎坷,步履艰难。
     20世纪末,建院伊始,社会和家长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都不是很了解,有的只知道“高职批次”是排在高考录取中的最后一个批次,有的还把“高职”与“职高”混为一谈,加上高职的高学费、无干部指标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和家长从内心抵触高职,高考上不了本科或普通专科就宁可让小孩读中专,也不愿让小孩读高职专科。因此,当时全国的高职专科招生都不景气。我院因刚开始合并,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和办学地点比较分散等因素,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名称招进的第一届高职高专学生只有740人,招生人数远远少于当时还保留招生资格的中专的招生人数,1998至2001年全院高职高专在校生仅有2550人。
     2001年,学院因土地面积不足的问题,被教育部下达了“黄牌”,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处于内外交困的窘迫局面。尽管国家有政策强调高职生与普通专科生享有同等待遇,但对当时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就业情况远不如普通专科热销,甚至还比不上中专生。企业给高职生的薪资待遇也比普通专科毕业生低一等,推荐工作相当困难。刚刚接手的学院新领导班子面对困难并没有气馁,在时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石令明的带领下,多方筹措资源,制定整改方案,再次调整学院布局,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确定了“建设好区域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培养出地方经济建设紧缺性的人才”的学院发展思路。在学院分管领导院长助理敬志轩的带领下,学院招生就业处的同志靠着一张嘴、两条腿游说和奔波于各类用人单位,想尽一切办法与柳州及区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依靠合并前的一些老企业的帮助,艰难地完成了建院后的第一届高职高专毕业生708人的推荐工作,应验了“万事开头难”的这句老话。
     2002年,学院重整之初,百废待兴,在众多学院亟待解决的困难中,学院党政领导首先把招生与就业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了“生源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以就业工作为龙头,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学院“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融学院、招生就业处、系部、班级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定》。就业工作机构的健全,为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和健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院毕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院还并不了解,对毕业生的能力还持怀疑态度,第二届毕业生仍面临“难推销”的局面。学院招生就业处的同志除了继续保持与柳州等区内用人单位的联系以外,还到珠江三角洲等地考察,了解当地就业情况,与当地企业建立关系,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当时招生就业处的同志是“春天跑招生、夏秋跑就业,冬天跑回访”,每一位同志一年奔波在外的时间平均累计都有三至四个月,不是到中学宣传招生,就是到各类单位推销毕业生,这风里来雨里去的辛酸苦辣滋味,招生就业处的同志们到现在仍记忆犹新,感慨万千。最终,学院第二届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03、200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我院党政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市场为导向,对所有专业进行了一次背景分析和前景预测,开设了一些就业前景广阔,市场急需的专业,如“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暂停了一些招生不理想,就业难推荐的专业,如“染整工艺”、“社区管理”等。还制定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毕业生跟踪调查方案》等一系列就业工作政策,并成立了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于措施得当,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向正轨,03、04两年的平均就业率达93%以上。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终于走过了最艰难、最低谷的日子。


2004年就业率荣誉证书


     众志成城  步履铿锵

     2005年是国家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院利用“工业立柳”、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一个大好时机,校园建设和办学规模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遵循“立足柳州,服务广西”的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新生力量。当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10%。1225个毕业生中,在广西区内就业的就有867人(其中柳州市内73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60%。再加上前几届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崭露头角,涌现出不少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有被誉为“当代张海迪”的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袁茵,有获得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的陈家玉,有获得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广西赛区一等奖的技术能手甘达浙,还有现就职于重庆市歌舞剧院的何小霞以及走自主创业道路的韦吉中、盘水莲、林聪等等,他们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发展中的骨干精英,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05年获得的就业率荣誉证


     整个“十五”期间,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都走在全区高校的前列,被自治区评为“广西‘十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当时广西60多所本、专科高校中,仅有9所高校获此殊荣。

被评为“十五”期间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号召,学院作为与“工业柳州”定位相匹配的唯一一所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正确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依托工业柳州的大好环境,多方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了庞大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以“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教改核心和推行“双证书”制度下,学生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毕业生成为“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早在建院初期就把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中。教改后,学院将《就业与创业》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育过程。还建立了一支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颇高的专兼职就业指导队伍,主管教学的张翔副院长亲自担任该课程组负责人。通过开展各种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和就业培训等活动,如:就业专题讲座、就业技巧培训、就业论坛、就业政策、劳动权益与保护等,还聘请企业家和我院优秀毕业生回校做人生访谈,帮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毕业生成功踏入就业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年毕业生就业率再创新高,取得了96.66%的好成绩,毕业生就业工作再次获得自治区教育厅的嘉奖,被评为“2006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也在各项工作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院从此进入跨越式全面发展的阶段,步入了新的里程。

2006年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殷切关注下,学院党政领导带领全院教职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使学院昂首迈进了被称之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211工程” 的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行列之中。建设任务书里,学院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三年后教育部示范性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得到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07年5月,新上任的学院党委书记朱伟才到校后开展调研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招生就业处,院长石令明以及其他院级领导也经常到学院招生就业处、各相关部门和各系部检查和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学院上下到处充满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为了一切学生的就业”的工作氛围。推荐毕业生的方法也逐步多样化:通过媒体、网络、供需见面会、企业推介会等形式多渠道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愿望。各大企业也纷纷把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基地,各种以企业名称命名的特色“订单班”纷纷孕育而生,学院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业大军的同时也培育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市场。

       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时期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学院以《就业与创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对学院就业与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研究,构建新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并利用学院的教育教学优势和资源,积极为企业服务,通过多渠道的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开创了毕业生就业的崭新局面。学院还获得了西部地区高校唯一的“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地区就业项目柳州市SIYB培训项目定点机构”等荣誉, 在广西高校就业和创业教育领域中产生较大影响。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步入了良性稳步发展阶段,毕业生继续走俏于就业市场。07年就业率达96.61%,第七次获得“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7年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学院就业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高度出发,制定了“继续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紧紧围绕‘三个不低于’和‘两个关心’”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工作目标,招生就业处利用社会人才交流网、学院就业网、教工关系网、学生家庭关系网、历届毕业生资源网、就业Q群、供需见面会等渠道多方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还协同系部一起赴各地开拓就业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工作网络,形成了以依托柳州、覆盖广西、辐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就业市场网络。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由于我国受此冲击较晚,加上学院提前树立了危机意识,充分发挥“工业柳州”地域经济的优势并加强了对毕业生求职定位和求职心态的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就业率还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98.26%,继续保持在全区高校前列,第八次拿到了“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牌匾。


2008年获“全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蔓延扩展到了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往年在我院有较大用工需求的柳钢、柳工、五菱等大型企业用工数量明显比往年减少。面对恶劣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困难,学院领导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出了《关于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通知》,动员全院教职工都行动起来,举全院之力,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到这场“化危机为契机”的战役中来,以“服务好企业,服务好学生、服务好社会”为工作宗旨来开展就业工作,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院招生就业处随即制定了《关于加强就业工作、促进就业质量、稳定就业局势的工作方案》,成立以系部为主的区内就业工作小组和以招生就业处为主的区外就业工作小组,主动出击对就业市场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就业形势及市场用工需求的摸底和分析,同时加强对已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为下一步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基础。下半年,国家及时出台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经济逐渐复苏,柳州市一些大型支柱企业也都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企业用工量有所增加,毕业生就业安置情况得到了好转。截至9月1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就达到了90.54%,排在了全区73所高校的前10名之列,截至12月份就业率又达到了94.65%,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再次受到自治区的嘉奖,第九次捧回了“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牌匾,为促进学院完成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依据。



2009年获全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奋发蹈厉  气贯长虹

       回顾过去,短短的十余年间,柳职院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发展成为今天在校生过万人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成为全国1300所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方阵中的核心一员,我院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柳职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了“国家汽车应用与维护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机电项目)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全国青工技能鉴定示范单位”“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人才培训基地”“广西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广西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办学成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各级新闻媒体纷纷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的一枚优质品牌,学院毕业生成为了就业市场里的“香馍馍”,不少用人单位慕名而来招贤纳才。迄今为止,从柳职院走出去的九届共15248名毕业生,他们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单位里的中流砥柱,有些甚至还是企业里的老总,他们是柳职院的骄傲,也是学院九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艰难曲折的见证人。他们怀揣着柳职母校对他们的殷切希望,秉承着柳职母校“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精益求精”的精神奋斗在祖国建设的前沿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作为关乎学院稳定与发展大局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将紧跟学院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为指针,继续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在稳定学院就业局势的前提下,力争在在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新的跨越,以实际行动来推动学院国家示范性建设步伐,共同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高职院校。(文/黄莉)

相关信息